武陵区芦荻山乡:健全产业链 引得活水来
2024-08-06 17:17:09          来源:武陵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鲁颖 | 作者:          浏览量:6464

今年,武陵区芦荻山乡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立项。近年来,芦荻山乡大力发展以食用菌为主导的特色生态农业,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走进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春堂”)的“智慧方舱”移动菇房,一朵朵秀珍菇散发着清香,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分级、打包、发货。与常规的食用菌大棚不同,这里的生产从来不“靠天吃饭”,一个方舱就是一个生产食用菌的车间。车间装有的温度调节设备,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出风等自动启停,让食用菌生长所依赖的温度、湿度都尽在“掌”中。

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文杰:

“智慧方舱”移动菇房项目于今年投产,我们现在新建第二代方舱,每个方舱每批次可产出400公斤,并能做到全年正常出菇,预计所有二代方舱的食用菌产出后,每个智慧方舱年产值可达到15万元。

种植食用菌,菌棒是其中关键一环,也是种植成本中的“重头戏”。在本地收购的农作物秸秆经过粉碎打包之后,进行蒸煮,接种培育四十多天之后就会成为一个菌棒,便会放到智能出菇房内。不同于市场上其他一次性菌棒,永春堂的菌棒个头更大、使用率也更高。

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丁种观:

我们这个菌棒生产采用的是最新技术,产量相对于普通的生产方式,可以提高60%左右。菌棒一个月之内出两茬菇以后,他们还可以拿回去继续出菇,这样可以使老百姓的收入自然地提高。

让周边村民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是永春堂秀珍菇智能出菇房项目实施的初衷。2023年,永春堂在芦山社区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首批25间智能出菇房,并对智能出菇房的管理者进行了招募和遴选,首批管理者以脱贫户和监测户为主,永春堂为每名农户提供2000个袖珍菇的菌包,并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支持。

农户 张冬秀:

我负责管理,负责采摘,他们以市场价格回收我的菌子,我一年可以拿到1万块钱。

这种模式不仅促进食用菌产业链的提质增效,还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现在全乡参与食用菌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从业人员达2380人,产业带动脱贫378户1210人。

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让永春堂成为在常德市第一家获得“圳品”认证的食用菌厂家,获得了进入深圳市场的“入场券”。如今,鲜美可口的永春堂食用菌,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大湾区的各大商超,销售量也是节节高升,这得益于芦荻山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现代物流枢纽作用。市场销路打开了,产业规模扩大了,永春堂的菌菇正销往全国各地。

常德市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文杰:

我们目前正在组织人员升级生产设备,稳步推进菌菇冷链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产能。预计在明年将把二代“智慧方舱”移动菇房扩大到100个,同时建成30亩的冷链基地。

2018年武陵区食用菌产业被评为省“一县一特”的特色产业,建立了原材料到产品营销全产业链构建、整合与延伸,形成“农作物种植--种植原料加工--食用菌种植--食用菌加工--销售创收”的全产业链条。如今,全区参与食用菌产业链条生产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2家、省级合作社5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形成了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武陵区芦荻山乡党委委员 副乡长 刘佳:

芦荻山乡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继续巩固提升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让小菌菇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食用菌产业托起了当地发展的“绿色希望”和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用“农”墨重彩绘就了一幅崭新的“三农”篇章,田园美、产业兴的锦绣画卷正在芦荻山乡徐徐展开。

责编:鲁颖

一审:张耀文

二审:谌峋利

三审:邱伟

来源:武陵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媒体关注
品武陵
武陵新闻
我要报料

  下载APP